宜兴紫砂一厂历史一览

2022-9-1 00:26
87080
T2sfCyXEdaXXXXXXXX_!!1759690859.jpg
1960~1970年
        「中国宜兴」及「宜兴紫砂」无边框的底款水平系列商品壶
        宜兴紫砂工艺厂(一厂)并「无真正」生产过此类商品,但却曾卖出过许多此类商品壶...;怎说呢?...即因1960~1970年中后期止,紫砂厂曾委由「乡下陶户」生产大批量的「中国宜兴」及「宜兴紫砂」无边框的底款水平系列商品壶,以应付庞大的紫砂厂订单
        60年代
        60年代标准壶
        1960以后的宜兴,延用1930-1950年间养息未用之泥料,朱泥中石黄泥成分高且统一练泥调土配泥,加上专业分工的固定窑烧方式稳定,以及一厂大量采用模具辅助,60年代标准壶壶品特徵是精致度佳,泥色偏清红,壶底款落『中国宜兴』,大幅替代其他三种6字章款。
        1960年前后
        马来西亚「高泉发茶行」
        为首批茶行订制壶,高泉发乃马来西亚茶行,早期於新加坡有分部,一面刻高泉发茶行;另一面刻小红泡.。其泥色与五形壶小红泥相当.。后期文革后亦有陆续订制。其中以1978-1982为大宗。
        1965-68
        请饮中国乌龙茶(红6杯、紫4杯)(盖款 银凤,巧英,梅云,志琴,以及没落款五种)
        第一批:1965年出场.有红土及紫砂两种红土必是六杯,紫砂必为四杯但因红土的压缩比大,所以六杯和紫砂四杯一样大小壶盖内落款有五:银凤,巧英,梅云,志琴,以及没落款五种.期中以银凤的最贵(因为后来她升级).价前以看品象为准(因那时重土不重工).土胎好到你会流口水.吃水即变色,泡不出十次就会亮,而且只要你泡它,它.就一直会变化,泡那种壶真的很爽。
        第二批:.约15年前(1985)出场,较橘子色且粉胎.因土胎不好所以没有行情价,完全看茶行怎麼卖.
        第三批:约12(1990)年前出厂,因挖到了"甜年糕(台语)土,或称猪肝红".因而土胎再创第一批的高潮,但那时制壶多以造型小品为重.所以也没有行情,也是看茶行,不过应和小品一致
        1966-1976
        文革时期(文革壶)
        1.与前期比较,同样是在生活困苦的文革期间制作的壶品管佳:这就是管理的问题,因70年代标准水平壶,是紫砂厂经营管理绩效下的产品,所以作品一般都较为工整;反之,前期无大树乘凉的作陶者,则必须以低价抢攻以维持基本生计,所以质量上就会有截然不同「成品效果」!
        2.70年代水平壶比80年代水平壶制作还更好:70年代紫砂厂规模较小,无论行政管理、品管、泥料,甚至最重要的「开模」师傅的要求及实际水平都较高;直至80年代因紫砂厂工人一下子增多,市场扩大,泥料需求突然倍数增多,原矿风化的时间缩短,开模师傅统一训练成专业开模师(即不再由工手好的工艺师负责打模),所以商品壶的水平就每下愈况。
        1970年宜壶开始壶面流行篆刻铭文
        1974-1976年 「H441786」
        香港茶行订制标准壶壶品颇多,最早乃采「隐性」落法,底款落「H441786」铅章的紫砂鸽嘴水准,其成型年代为1974-1976年,订制茶行已不可考。
        1975-1980年 徒工考核标准壶篆刻记录
        其胎泥紫砂、朱泥都有,壶体多为4、6杯,8杯较少,壶身一面刻「紫砂**届徒工考核」,另一面常为梅兰竹菊图刻,底款皆落「中国宜兴」,虽为壶手个人制壶、陶刻工艺考核作品,但几不落人名。
        1978-1982 外销日本、香港的大宗商品壶
     1978-79年首批祥兴茶行成型
        标准壶体有4、6、8杯,线瓢、西施只有4、6杯,胎土以红土及紫砂为主,少数黑苹果为黑铁砂,因初期上釉技术较差,黑釉字体粗者较细体为早,首批壶体上黑釉字体多少有些缺陷,盖内已无人名款,底款必为「中国宜兴」印款及「祥兴茶行」黑釉款。
        1970末~1980初请饮中国乌龙茶(8或10杯)(繁体22字)
        福建茶叶公司向「宜兴紫砂工艺厂」一厂,大量订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支公司」底款的水平壶,泥料是「红泥」和「清水泥」,容量是以十杯壶为主或称八杯。不过这批壶底款是繁体,壶身刻楷书「请饮」第一行,」中国乌龙茶」第二行,加一小茶船,和六个小茶杯,整套组都用同泥料生产。这批水平壶在台湾炒作的价位很高,在1980年末,厂外有很多仿品出现,只生产茶壶无茶船与六小杯,落款方式与刻字相似。
        没有「请饮中国乌龙茶」这几个字,就更确认如老朽所料,为后期仿造,与福建茶业公司无关,纯仿印章而已...。(后期仿造之品有分刻字的...,与省下刻字钱的产品二种)
        1980-1983年前后 内紫外红「祥兴」
        标准壶、紫砂线瓢、西施只有8杯,内紫外红有高汤婆及苹果体,其配合当时天干地支分别落纪元款「葵亥年制」、「甲子年制」或「荆溪惠孟臣制」,少数销日内紫外红茶海及茶器亦有「祥兴茶行」黑釉款。部份同期的祥兴茶行标准壶(黑苹果)为二厂制作,其胎土、工序与一厂略有差异。
        1982~1985年 壶底未落款、壬戌年制、癸亥年制、甲子年制
        壶底未落款的原因如下:
        癸亥、甲子年间(1984~1985年间)紫砂壶仍被定位为「匪货」,买卖紫砂壶就等同「资匪」,於前述年间因风声鹤唳、抓得很紧,甚至有少许人曾被送警总杀鸡警猴一番,故许多贩售紫砂壶的茶庄及摊子遂称宜兴紫砂壶为「港罐」,为的就是推说这些壶是从香港来的壶,但官方对於港壶的态度却仍是「照抓不误」!故,这时期紫砂壶几乎没人敢摆放於店头公开展示,所以销量马上掉落了下来!但,在「穷则变、变则通」的大原则下!...当然的,香港的壶商绝不是省油的灯,立时於订单下於前宜兴紫砂工艺厂(一厂)时,请厂方不要於壶底落「中国宜兴」、或「荆溪惠孟臣制」等中国意味浓厚的底款,免得店家於惨遭查扣时,却因「证据确凿」而吃不完兜著走!
        同时期,也有一些壶的壶底是刻「癸亥年制、甲子年制」等等无中国意味的底款,以利台湾的店家能公开贩售,在不幸遇上临检时,也仍能推说是莺歌壶云云。
        1984年
        甲子泥、年糕泥
        所谓的「甲子泥」,是壶贩编造的「唬人」说词,指的就是1984年,一厂另行练制来取代之前壶贩所谓「朱泥」的一批新红泥。
        1984年之前,这些私枭为了卖掉库存红泥,所以编造了「红泥即是朱泥」及「朱泥可做太空梭」等...的谎言神话,...待这些「红泥即是朱泥」的库存一扫而空后,过个几年发现1984年之后的「红泥壶」竟然再度堆积如山,遂一不做二不休的编造其为「甲子泥」,乃编称其为甲子年练制,以后就绝迹之泥!
        甲子泥既是一般的红泥加铁红粉。
        年糕泥是球浆多於砂,不宜做大形壶,所以以小品为。
        1985-1990年「中国宜兴乙丑年制」、「中国宜兴庚午年制」
        八字底款纪元壶就仅限於红土标准壶,容积有4、6、8杯,算是纪元壶中较具收藏价值,但坊间后期制品不少,其中以「中国宜兴庚午年制」标准纪元壶最为常见,此壶当时由周道生 先生制模,仿品胎泥虽像,但精气神韵差矣。
        其中文中甲子泥之说,和我们提的甲子泥,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甲子泥,主要是指84年前后的紫泥,其中含黄色颗粒之外,还大量夹杂了黑细砂般的粒子,广义来说,也有人定义为80-85年间的紫泥。至于是否忽悠,是否“唬人”,请试过真品再说话。个人认为,甲子泥为当代紫泥发茶力之最高峰。同样的茶,用甲子泥壶泡过几回之后,再用后期的壶来泡,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。
        坊间很多关于老壶忽悠的传言,大多是因为太多伪劣老壶在市场上流通,很多还是从自己身边认为信得过的人手里获得的。茶道为中华文化中修身和生活结合得最好的一面之一,需要我们静心去对待,如果我们为了贪点小便宜,而让劣质假壶横行,用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?我们还能真诚的面对自己么?
        要辨别真伪老厂壶,对一般人来说,看底款, 有时反而更容易被忽悠。以现代的造假技术,仿个底款,不是个很难的事情。当然,要仿印各类标签,也不是个问题。
        我们分享一下关于仿老壶的看法:
        仿老壶,如果是仿名家壶或古代壶,因为市场价格高,认真仿的人,都肯下足本钱,找高手,用足料来仿的。所以,除非在这方面很有经验,一般人是难以辨别的,故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。而且这样的仿老壶,本身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。
        如果是仿早期老厂的工艺壶和实用壶,一般来说,会有以下几种情形:
同时期仿 —— 厂外仿厂内的。如果同是厂内工手,用厂内带出去的泥,一般差别不算大,只欠些窑火而已,发茶性稍微受损。
        后期仿前期的 -——一般为90年代仿80年代或更早的。泥料质量已经有明显的不如前期,就算是找厂内工手仿,出来的壶,其发茶性质量,已经减半。但大多终为原矿紫砂,故手上有这些仿老壶的人,也不会愿意低价抛售。
现代仿早期的 - 为近几年来仿八九十年代的。大多用二次烧成技术成型,泥料亦不会用原矿紫砂,形制方面亦明显的保持不了原有的水平。故不论是外观上,还是手感上,都明显的没质感,或带浮光。发茶性则差得更远了,没有明显的紫砂发茶特征了。现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低价“老厂壶“,以这类仿品为主。
        这三者,不管如何仿,其发茶性在一定程度上已受损,也就是实用性受损。
        同样的喜欢紫砂,每个人有不同的侧重点,有人喜欢它静态艺术之美,有人喜欢它动态用壶之美,也有人想要两者兼顾。
        但不管侧重点是什么,用料为传统意义上的紫砂,应该是个基础。失去了泥质之美,想追求静态之美,则有如一句禅语里说的:“空花岂得兼求果”。
        所以,用壶的基础,在于了解壶的发茶性,也是对紫砂的一种最根本的了解。当审视表象不足以下定论时,壶的发茶性,会让你看出很多东西。故在《乐之堂》,我们是以茶解壶,壶为茶用,茶为人用。
        壶的发茶性,如人的本性,为紫砂壶的根本灵魂,失去了发茶性的紫砂壶,是难以攀登上壶艺的最高峰的。 曰:
        静似若引若发间
        动如行云流水境
        因人得用性自成
        茶壶一味神韵归。
        但,如得此等之壶,亦非寻常百姓家堪用矣。所以,我们还是不谈高峰,谈茶壶皆为人用。
        国营紫砂一厂发展中的几个阶段
        1955年,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,这是宜兴紫砂厂的前身。
        1958年,合并其他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建立“宜兴紫砂厂”,当时艺徒299人。
        1970年,经过文革过,紫砂生产逐渐恢复,并在1973年新建54米隧道窑(烧重油),并且广为产品设计新样,例如集玉壶、六方龙凤等。
        1984-1985年,紫厂工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拼紫与铺砂的工艺大量使用,使泥料的变化更加丰富。
        1986年以后,三四五厂诸多非国营的紫砂厂陆续成立。
        1997年,宜兴紫砂一厂,结束官方经营。
        2000年,黄龙山4号紫泥矿井,因为愈挖愈深危险度太高,以及市场原因等封闭禁采,之后又因水患将整个矿井淹没。
        2002年,原本紫砂一厂烧陶时的隧道窑因为使用的燃料是重油而被打掉。

分享到 :
0 人收藏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8 WuLong.net

返回顶部